日期:2025-10-31 16:47:33

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徐瑛蔓 实习生 甘小凡摄影报道配资网网站
10月30日,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。本届论坛以“保护文化遗产 赓续历史文脉”为主题,邀请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议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时代命题。当天下午,与会专家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地——都江堰,开展文化遗产实地考察,沉浸式感受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历史脉动。
嘉宾参观都江堰
实地溯源 循千年水脉
考察首站,专家们登上被誉为“都江堰最佳观景点”的秦堰楼。凭栏远眺,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壮阔图景尽收眼底。考察团一行从分水的起点——鱼嘴出发,聆听讲解员介绍都江堰“分四留六”的科学设计;继而来到飞沙堰,观察水流分汊、排沙泄洪的过程,感受古人“顺水治水”的智慧;最后抵达宝瓶口,俯瞰内江、外江的交汇水势,体悟“深淘滩、低作堰”的治水哲理。在现场,专家们不时驻足交流、拍照留念,对这座古老工程的精巧构思与持久生命力赞叹不已。
嘉宾参观都江堰
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,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,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、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工程。两千多年来,它滋养着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,被誉为“天府之源”。2000年,都江堰与青城山共同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展示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和工程技术的杰出范例。
古今对话 悟活态传承之道
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洗礼,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。它以无坝引水的独特方式,成功实现了防洪、灌溉、供水的综合效益;也以“天人合一、道法自然”的哲学思想,诠释了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、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“三遗”汇聚之地,都江堰是中华文明在工程技术与生态理念上的共同结晶。
活动现场
“站在秦堰楼上俯瞰整个工程,亲眼目睹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依然在发挥作用,令人震撼。”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教授卡洛·瑞吉奥说道。罗马大学生物系主任劳拉·萨多莉则表示,都江堰的独特价值在于“活态传承”——“它不是静止的遗址,而是活着的文化遗产。”
此次实地考察,让“保护文化遗产 赓续历史文脉”的论坛主题从会场走向现场配资网网站,让学术探讨与实地观照形成呼应。专家学者们在山水之间体悟古人智慧,也在现实场景中汲取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当代启示。
鑫东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