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11-14 17:19:01


傍晚六点的ICU,120的警报声划破夕阳——55岁的刘先生在家中晕倒配资查查,经120送至宁乡市人民医院,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、心源性休克。
他的心脏数次停跳,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接力赛立即展开。急诊抢救室率先接棒,医护人员稳住了生命的基线;心内科随即接力,团队争分夺秒地开通堵塞的血管,为心脏争取每一丝恢复的可能;ICU最后接过生命接力棒,心肺复苏机规律的按压声、肾上腺素推注的滴答声、医护团队急促的指令声——这场与死神的拉锯战,持续了整整2个多小时。他们凭借专业与坚守,一点点拉回游离在生死边缘的患者,让生命的微光逐渐汇聚成燎原之势。
当刘先生的心跳终于再次“重启”时,只是闯过了第一道生死关,由于长时间的心脏停跳和严重缺氧,刘先生的多器官功能已严重受损,生命依然在悬崖边缘徘徊。所有人都知道:真正的考验,才刚刚开始。
转入ICU时,刘先生的情况比抢救室更凶险:
心梗导致的心源性休克,让心脏像“坏掉的水泵”,全身供血不足;2小时心脏骤停+长时间CPR,大脑、肾脏、肺脏早已“缺氧告急”;血压靠大剂量升压药勉强维持,每一步操作都可能“压垮最后一根稻草”。
但ICU的“武器库”里,从没有“放弃”这个词。
面对刘先生心脏的压力,医师用“人工心肺”给心脏“放了个假”。ECMO(体外膜肺氧合)管路一接上,刘先生心脏的压力瞬间“解放”:这台“人工心肺”开始代替他的心脏泵血、肺脏换气,让受损的心肌“躺平修复”。
护士们2小时监测一次血气分析和凝血指标,医生盯着屏幕上的流量曲线,连呼吸机的参数都调得“比钟表还准”。
用IABP+CRRT协助“稳住全局,”双技合璧,稳护生机。主动脉球囊反搏(IABP)像给心脏装了“助推器”,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加压,进一步给心脏减轻负担;CRRT(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)则24小时“过滤”血液,把堆积的毒素、多余的水分一点点“洗”出去——肾脏终于也能“松口气”了。
第12天,升压药开始“撤退”,生命自己“站了起来”。当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从“15μg/min”降到“5μg/min”,当刘先生的手指从“毫无反应”到“能轻轻勾住护士的手指”,当他的眼皮开始“有规律地眨动”……所有人都知道:那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刘先生,回来了。
这场“重生”并非奇迹,是现代ICU“多器官支持+精准干预”体系的胜利。
半个月后,刘先生逐渐苏醒。当家人来到床前呼唤他时,他用眨眼作出了回应——那是他“说”出的第一句话。是现代医学给了他机会,是ICU团队连续15天的不放弃,才让他有机会说出那句“我想回家”。
在ICU治疗告一段落后,根据诊疗计划,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接受专科康复。期间,宁乡市人民医院ICU团队始终与对方保持密切沟通,实时共享关键诊疗信息,确保治疗平稳衔接。随着病情逐渐稳定,出于对宁乡市人民医院的信任,刘先生选择返院继续后续治疗。
结合前期康复基础,医疗团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续贯治疗计划,在推进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,严密监测心肺功能与感染指标。最终,患者顺利达到出院标准。康复后,他专程送来锦旗,这不仅是一份感谢,更是对医患之间、院际之间温暖接力的见证。
通讯员徐香 郑佳宁
报料、维权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晨视频”客户端配资查查,搜索“报料”一键直达;或拨打热线0731-85571188。如需内容合作,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。
鑫东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